阅读历史 |

第194章 娴姐儿婚事,配享太庙(2 / 2)

加入书签

」传朕旨意,韩卿早登科第,历仕三朝,秉心刚正,莅事明敏。「

「朕虽倚重不舍,然不敢违老臣求退之愿,今特准致仕,加授太师,赐全俸终身,御制忠直清节牌匾一面,以彰厥功。「

」韩卿百年之后,配享太庙,四时享祭,与国同休。「

庆云闻言,不由深吸一口气,躬身道:」奴婢遵旨。「

待庆云离开后,明兰站起身来到赵晗身侧,眯起眼睛,柔声道:「臣妾等会去小厨房做些好吃,官家今晚可愿赏脸?「

赵晗连连摇头。

」朕已经下令减膳,不好太过铺张,若自己先犯戒,岂不是失信于天下?「

明兰蹙着柳眉,一双杏眼中带着几分恳求。

「油盐炒枸杞芽,豆腐皮的包子还有蓑衣黄瓜,都是些素菜,寻常吃食,算不得铺张。「

站在一旁的小桃笑着附和道:「当年老太太整日吃斋念佛,身子瘦弱,口味也清淡。」

「娘娘为让老太太多进几口饭,特意跟着房妈妈和崔妈妈学的,别有一番风味。」

「五姑娘小时候最不喜欢素菜,但只要是娘娘做的,配三碗饭都不够,奴婢现在光想想就觉得嘴馋。「

说罢,她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明兰扭头看她,「放心吧,今晚肯定给你留一份。「

「谢娘娘!」小桃满眼笑意,打小明兰不管有什麽好吃的,都会分出一份给小桃,即便是现在也不例外。

赵晗搂着她纤细的腰肢,「行吧,答应你就是了。」

」昨日卫凌遣人告诉朕,你舅母有孕在身,已在回京休养的途中。「

「等她抵达京城安顿好,就准她领着卫氏进宫与你见上一面,好好叙叙旧。」

明兰闻言,眸光一亮,「真的吗?卫家要有后了!「

「是啊。」赵晗在她腰间的软肉上轻轻一捏,

明兰猝不及防,腰肢一软,忍不住「呀」了一声,「别这样,臣妾最怕痒了。」

小桃见内殿的气氛变的有一丝暖昧,很自觉的退了出去,她现在脑子里想的都是今晚的菜肴。

洪武十年,整个秋冬季,一滴雨水未下,西北几路陆续出现灾民,粮价逐渐上涨。

次年四月,赵晗下令开仓放粮,并下令各地州府严查地方豪强恶霸,皇城司亲自督办此事。

一旦有手上沾染人命,为非作歹,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者一律处决,没收其全部田产,田地转为官田。

等旱情结束,低价租给无地百姓。

灾年除了会出现流民外,最多的便是些打家劫舍,扰的地方鸡犬不宁的匪寇。

永昌伯爵府那边,梁晖丁忧结束,虽没能官复原职,但在兵部仍旧担任要职。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分家一事已经提上日程,几个庶出弟弟已经相继领着一份家业搬离伯爵府,出去自立门户。

他属实不愿自己在前头冒死打拼,几个不学无术的兄弟仗着他的势在家中吃喝享乐。

指不定哪天还会惹出点事情来拖自己的后退。

况且他能有今日,与嫡母吴大娘子并无什麽关系,自己奋力打拼让爵位得以再次光耀,已然对得起死去的父亲。

今日,皇宫,福宁殿内,顾廷烨丶申时其丶范纯仁丶盛长柏等几名心腹大臣皆在此处。

「荣昌伯在宥阳修缮祖祠之馀,心系灾情,亲自奔走,大力说服当地富商捐粮捐粮丶」

「则诚,朕属实没想到你这位伯父竟有如此魄力和仁心。」赵晗笑眯眯看向盛长柏。

盛长柏拱手道:「荣昌伯素来重情义,轻虚名。「

「此次赈灾之事,他事前未曾透漏半分,直到物资起运后才遣人送信给家父,家父得知此事后,颇为欣慰。「

赵晗轻轻点头,他清楚盛维此人颇为慷慨,不过能干出这样的事情,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荣昌伯之功,朕自会嘉奖。」

「不过朕翻阅各朝天灾记载,发觉大旱后必有蝗灾。「

「若不能及时扑杀,一旦形成蝗群,随风迁飞,大肆啃食禾苗,届时民无存粮,灾情只会雪上加霜,更难收拾。「

此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了几分。

顾廷烨脑中快速思索一番后,上前一步,朗声道:「臣有一计,届时可传令地方,阻止百姓和官吏捕杀蝗虫。「

「规定以蝗换粮食,一斗蝗虫唤一斗粮,一斗蝗卵可唤一斗半的粮食,这也算另一种以工代赈了。「

盛长柏面露微笑,向顾廷烨投去认可的眼神。

「镇国公所言不错。「

「臣附议。」

赵晗缓声道:「是个好办法,不过还不够。」

「传令下去,命各地州府差人在河滩湖滩等地监测巡查有无蝗卵出现,半月一报。」

「大量养殖鸡鸭,明年开春一旦出现蝗蝻便放鸡鸭啄食,双管齐下,必定能尽快平息天灾。「

「官家圣明。」顾廷烨朝盛长柏抬了抬下巴,率先拱手应声。

与此同时,魏国公府,葳蕤轩内。

盛紘正在案前准备修书一封送往宥阳,准备告知盛维一些游走于地方官府和富商们之中的权衡之术。

带头捐粮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但若遇不愿捐粮者,不必强劝,对官府差遣,

亦要留痕存据。

行事更不能太过张扬,抢走地方官员的功劳,功德要积,身家亦需护,否则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王若弗轻摇着团扇,瞥盛一眼后道:「维大哥行事也算妥帖,哪需官人这般絮絮叨叨的提点,我看纯属多馀。「

「维大哥没在官场上混过,不懂这里头的弯弯绕饶,我不是不信他,是怕他吃亏。」

「你若闲着没事,让长柏媳妇从公中取些银子一道送去宥阳,扩建祖祠本是我们两房共同的大事。「

「维大哥在老家奔走出力,我们既在京中安享悠闲,就应在银钱上多分担些'

O

「咱家已与往日不同,再不需维大哥他们时常接济。」盛紘搁下笔墨,一边语重心长的说着。

一边将书信吹乾折好,塞进信封内,用浆糊封好后,又拿起自己的丝印盖在封口处。

王若弗漫不经心的点点头,「官人说的是,我这就让刘妈妈告诉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