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杨家将在交州(3)(1 / 2)
第1080章 杨家将在交州(3)
「仆交州农宗会,顿首拜见杨公足下!」
一刻钟后,在这南关镇的驿站前厅中。
穿着宽大的儒袍,戴着幞头,但皮肤黝黑,看着好像起码有三十几岁的矮壮男子,对着杨宗会,用着生硬的正韵,含糊不清的说着。
让杨文怀听着耳朵都有些发蒙,好似听懂了一些,但似乎又什麽都没有听懂!
没办法!
本身岭南地方的人的口音就非常重!
广西地方的口音,在岭南又是最晦涩的。
而交州人的口音,即便是在广西,也属很重的一类。
好在这人带了一个翻译。
这翻译看着高高壮壮的,身材很敦实,虽然身上穿着的只是很简单的夏衫,套着一条白绫裤,头上戴着一顶朴素的青纱帽。
但,杨文怀看着对方,还是露出亲近之意。
无他——对方说的是汴京话!
最是纯正不过!
这太亲切了!
他这一路南下,随着离汴京越来越远,对汴京的思念也越来越重。
到得现在,每遇到一个汴京人,都会生出喜悦。
于是,听完翻译的话,杨文怀就亲切的露出一个笑容来。
「农公子不必多礼,快快请起!」说着,就上前扶起农宗会。
农宗会被杨文怀扶起来后,黝黑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喜。
「俺家大人,听闻杨公南下,特意命俺来拜谒杨公,还嘱托俺务必要招待好杨公……」他略有些局促的说道。
杨文怀却是有些没听明白,看向一旁的翻译
一旁的翻译,连忙用汴京话复述了一遍。
杨文怀总算听懂了,他摸了摸下巴的胡须,道:「农郡公抬举晚辈,晚辈实在是惭愧!」
他爹杨文广,当年曾随狄青南征平定侬智高之乱。
如今的广源郡侯农智会是侬智高的胞弟。
当年,可能还在战场上,见识过杨文广的兵锋。
所以,杨文怀对农智会自称『晚辈』,也算合理。
农宗会见着杨文怀这汴京来的贵客,对自己竟如此亲切,顿时欢喜起来,连忙道:「杨公今后在这广源州中,旦有所需,只需请人知会一声俺,俺定当无所不应!」
说这个话的时候,农宗会的脸上,洋溢着难以压抑的自信与骄傲。
杨文怀嗯了一声,算是认可了农宗会。
他自是知道,农家在交州的势力。
自章相公收复交州,重开安南都护府,农氏一族便靠着功劳和朝廷,特别是当今天子的信任,稳稳的坐上了这交州第一土司的交椅。
安南都护府下的八个羁縻州内,几乎都有农家土司的地盘。
而且有传闻说,农智会之孙农日福,已前往江宁,并顺利入读江宁书院。
这可不简单!
包括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丶应天书院丶嵩阳书院丶岳麓书院)在内的大宋书院,在过去还从未有过非汉人士子入读的记录。
只要其学成归来,就等于是将一条文脉,播撒到交州。
而且,是江宁书院王安石的文脉!
千年以来,交州何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其意义相当于佛家玄奘大师西行求法!
所以,即使农宗会只是农家的支脉,但杨文怀还是给与他很大的尊重。
便将之邀请到自己所住的厢房之中,耐着性子,借着对方带来的那位翻译之口,交流起来。
与其打探交州如今的格局,又问及交州目前的民情丶民风。
农宗会嘴上答应的好好的。
只不过,他说的基本是他治下的那几个村寨里的事情。
最多和杨文怀讲讲广源州的事情。
其他的事情,他肯讲或者说愿意说的就不多了。
嘴巴严的很!
翻来覆去,就那麽几句话。
俺们农家人,受恩深重,官家对俺们实是有再造之恩!
所以,俺们坚决拥戴官家,坚决支持官家的一切旨意!
加上他的正韵口音非常重,一直需要翻译才能听清楚。
所以,杨文怀和他交流起来,非常吃力,只聊了一个多时辰,杨文怀就感觉到精力疲惫,只好作罢。
倒是那个给农宗会做翻译的男子,在这个过程中,引起了杨文怀的注意。
除了对方的汴京话,说的非常纯正外。
他偶尔流露出的一些情绪,也让杨文怀留心。
所以,在农宗会拜辞时,杨文怀特意留下了此人。
等农宗会离开后,杨文怀就招呼这个看上去高高壮壮的敦实大汉,来到自己面前。
对方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对着杨文怀纳头就拜:「下官广源州南关镇巡检使大枪,拜见安抚!」
杨文怀南下的时候,是奉圣旨,并受都堂任务的辰州丶徽州丶沅州调停使。
完成这个差遣后,汴京又来旨意,任命他为『广西左右江诸洞宣慰使兼安南八州安抚察访使』。
任务是——宣慰诸州,安抚地方,以称朕意。
所以,被人尊称『安抚』或者『宣慰』都是合理的。
杨文怀见着此人,礼仪颇为恰当,说话也很恭敬,而且一直带着一股子汴京市井的腔调。
便好奇的问道:「足下是京城人?」
「是!」对方拜道:「下官祖上世为虎翼军军士!」
杨文怀顿时肃然起敬:「原是忠良后人!」
又感慨道:「先父熙宁中,曾为先帝拜为管军……」
「兴许,足下父兄,或曾在先父帐下用命!」
他父亲杨文广在熙宁年间曾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也就是所谓的管军。
虎翼军亦属其麾下。
杨文怀这样说,无疑是在拉近关系了。
他这个人,或许已经没有了父祖的勇武。
但论人际关系能力,却是一点不差。
不然,也不会哄得无论是播州的杨光震丶杨宗保父子还是辰州的杨昌星兄弟喜笑颜开,心甘情愿的答允岁奉金银,以修同宗兄弟之好。
对方听着,却是受宠若惊:「不敢!」
「但俺爹在的时候,曾与俺们兄弟说过,杨管军治军严厉,但爱兵如子……」
「叫俺们兄弟往后,若遇管军后人,务必要敬重!」
「哎呀!」杨文怀一拍手掌:「不意,在此岭南化外之土,能遇故旧后人!」
「当浮一大白!」
说着就举起手中的饮子,对着对方一饮而尽!
然后便问道:「足下既是京城人,缘何沦落至此?」
对方低下头去,叹道:「不瞒安抚,俺从前不济事,性子颇为顽皮……」
杨文怀听着,心中已经了然。
从小到大,他见的最多的,就是那些游荡在市井的泼皮无赖。
这些人,吃喝嫖赌无所不通。
信奉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而汴京的商业环境,也给了他们生存空间。
米价低——斗米百钱,维持了几乎百年。
工价高——随便一个活,工钱都在百钱以上!
等于干一天,就能买一斗米。
够一个成年人吃上好几天了!
于是,只要有把子力气,就能实现做工半个月,然后躺平半个月。
若有富馀的钱财,还能去甜水巷找半掩门的娘们快活一番。
或者去脚店里买醉,去瓦子里赌博。
不过,这样的人,通常在四十岁后下场凄惨。
不是冻死丶饿死,就是被人打死丢进汴河,又或者一生病痛,哀嚎而死。
过去,每年汴京城的冬天,各大寺庙丶道观的门口,都能看到大量曾经的泼皮无赖们,可怜兮兮的瘫坐在地上等死的情况。
不过,当今天子即位后,这样的事情已经很少了。
因为,当今天子最恨的就是懒汉!
视懒惰为人之大敌!
所以,汴京严厉禁绝,游手好闲之徒。
没有工作的人,若在外游荡,被街道司逮住,就会往河北的工地,徐州的铁矿或者城外的作坊送。
美其名曰:改造!
同时,各大堆垛场,也都接到了指令——所有雇工,都需签订契书。
工钱要按月结!
禁止日结!
一旦发现有人雇佣日结工,轻则罚款,重则收回堆垛场,重新买扑!
双管齐下之下,现在的汴京城,已经几乎没有什麽泼皮无赖,敢在白天到处游荡了。
对此,士林自然是高唱赞歌。
都说官家就是圣明!
此等泼皮无赖,市井懒汉,就该狠狠出重拳!
街道司的贾种民,更是放话:懒汉泼皮,无赖游侠,此民之贼,国家之害也!发现一个就抓一个,绝不姑息!
这一位,大概率是在天子肃清汴京泼皮无赖之前,就通过了其他渠道南下的——因为,在天子开始整肃汴京后,这样的人只有一个下场:成为大宋工地上的工人,矿井里的矿工或者工坊中的劳工。
大宋朝不养闲人懒汉!
当今天子,最擅长的也是给这些人找工作!
想着这些,杨文怀就问道:「足下是什麽时候来的交州?」
对方拜道:「俺是元佑元年来的……」
「元佑元年吗?」杨文怀咀嚼了一下,就感慨道:「不意足下,还是交州的老人了!」
「嘿嘿!」
「既是如此,敢问足下尊姓!」
「下官姓王……」
「王大枪?」
「是!」
杨文怀笑了:「难不成足下还有个叫大刀的兄弟?」
王大枪道:「回禀安抚,俺确实有个大兄名叫大斧……」
「如今在熙河路,吕相公麾下为将,前些时日,兄长来信,言已升任熙州兵马副钤辖!」
「熙州兵马副钤辖!」杨文怀的神色变了。
一州兵马副钤辖,正常来说,得具备诸司正副使的武臣阶才能担任!
何况,熙州还是边州。
在这样的地方,想担任一州兵马副钤辖,既得有战功,还需有靠山!
所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