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虎啸龙吟(1 / 2)
第314章 虎啸龙吟六不之约丶木材之利丶蛮物专供丶万山货栈......原来还能这麽玩......
如果说他之前在如意楼讲的是定蛮总策,那这便是具体的行策之法?
萧宝月一边学习王扬话术,一边揣摩王扬思路,只觉所获甚多。
只是口才这种事有点玄妙,不光是言辞流利丶话头缜密,或䭾世务通明丶博闻强记,这些当然都不易为,但至少有章可循。最让萧宝月感觉难以推敲效仿的,是王扬说话时那种调动情绪丶蛊惑人心的能力。
什麽时候急,什麽时候缓,什麽时候重,什麽时候轻,这种微妙的分寸被他三言两语间拿捏得恰到好处。听他说话,就像被无形的线牵着走,一会儿让你热血奔涌,一会又让你心头发紧,等到他说得差不多了,你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跟着他的思路绕了不知几个弯!先前的疑虑抵触,早散了大半,心里盘桓的全是他的说法,竟是越想越觉得在理!
这是先把对方的心思看透,然後再把利弊得失丶喜怒哀乐都替人想透,最後再拣那最能契中心曲的话说出来,所以总能直抵人心。这种洞彻通想,已比任何话术技巧都难学,更何况光想到不够,还要能选出最贴切的词句,言能尽意,口能应心。如此本事,实在不是拆解模仿便能学得到的。至於应对无穷,迅捷机变,那更非勤奋努力所能至,宝月自问不是对手,唯望扬兴叹而已。
虽然每次和王扬交锋总是被气个半死,但事後复盘下来,常有所得。萧宝月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与高手对弈的棋手,即便棋路被破,但棋艺得到了磨炼。所以越输越有长进。这般在输赢间砥砺的火候,可比赢多少盘顺风顺水的对局都有用。这麽想的话,王扬似乎都没那麽可恨了......
不!还是极其极其可恨的!!!
萧宝月觉得王扬可恨,昂他这边却越看王扬越顺眼了。
不怪乎汶阳部愿意归附,真要开了商路,这利可就大了。这不一直是自己所希望的吗?只是就此向汉廷下跪,实在有些不情愿。并且筹谋了这麽久,眼见有机会能向汶阳部报仇,难道就这麽放弃?还有那三山之地,弃了确实可惜。昂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甘心,不愿就此罢手。
萧宝月见谈判陷㣉僵局,尝试把自己代㣉王扬,却发现根本找不到破局之道。
或许只能以朝廷军力威吓?只是事涉归附,朝廷的手又太远,没有出兵实据,光靠汶阳部人家又不惧,只以断绸缎生意相逼,也未必管用。再说如果威逼强迫,那先前大费口舌,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不就前功尽弃了?真要给昂他逼急了,狗急跳墙的话.......
萧宝月思索过後,觉得是死局,同时也认为王扬太过贪心,能说和两部已是不易,竟还想着让永宁部归附,实在有些......
“实话实言,汉使给的条件确实不错,只是三山之地是我们——”
昂他虽然表示拒绝,但语气已经客气了不少,不过没说完就被王扬笑着打断。
“明白了,厚曾觉得,我朝给的利还是不够让厚曾放弃三山之地。”
“汉使误会了。三山之地就像我们永宁部的血肉——”
“我再送你块血肉,源源不断为你部生利的血肉。还有少君长,我之前说商路暂时只开汶阳部一条,如果永宁部归附——”
昂他道:“我们不归附。”
王扬微微一笑:“我是说如果。”
他说完重新看向勒罗罗:“如果永宁部归附,我就算失言了。所以我也送少君长一块血肉,权当赔罪。”
勒罗罗立即以汉礼拱手:“汉使言重了。”
在勒罗罗想来,王扬能阻止永宁部的讹诈,保住三山之地,便已经是大恩情了。何况汶阳部的交易税是有优待的,而王扬给永宁部方才说的四分税(百分取四),一分没减。不过他也确实有点担心,永宁部开了蛮路之後,会不会分了他们的生意。
王扬摺扇敲了敲掌心:
“厚曾喜欢锦缎,用来穿的应该只是少部分,更多是因为锦缎在蛮中很值钱,所以拿来当钱花,便如我们汉地以布帛为钱币一般,对吧?”
“不错。”
“那厚曾为什麽不能自己生钱呢?”
昂他疑惑:“自己生钱?”
“对呀,既然锦缎是钱,那咱们自己制锦缎,不就相当於自己生钱吗?这不比跟别人买锦缎好?”
萧宝月心道:难道是要教蛮中织锦纺缎之技?但别说朝廷不会允许,就是允许了,你也教不成。真以为能派几个綉娘去就能把那些蛮女教成能工巧匠?纵是教成了也没用,从桑麻种养到蚕茧缫丝,从染料调制到经纬织造,哪一样不是积年累月的功夫?蛮地连纺车都没有,花样技法更不用提,这从无到有,哪怕投㣉再多金钱人力,耗尽几年光阴,也未必能织出像样的锦缎来。
昂他也想这麽做梦,可现实不准许:
“汉使说得容易,我们这儿没有桑树,难道现种?不会养蚕,难道现学?至於染色织綉什麽的,那就更不会了。拿什麽制锦缎?”
“你们不用有这些,有我一人足矣。现在荆州几大锦场关停,剩下的都零零散散,不成气候。如果趁此机会,将它们整合成一家,把织缎匹和制成衣一同握在手里,便能统一调配,集中生产,既让缎匹供应不缺,又让成衣用料有保障。从纺丝到成衣,一线贯通,对内降成本,对外大量采购,压蚕丝和染料的价儿,一定大有可为!而这出面整合的人,整个荆州,或许都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不管大小作坊,织机染厂,经营如何,技术如何,掌柜背景,成本价格,都在我心......”
王扬说到这儿对昂他笑道:
“你可能还不知道,若是没有我的主持,巴东王也给不了你两千锦袍丶两千绛缎袄。不过我帮他忙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批锦缎是给你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