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咄咄逼人,终有一战(2 / 2)
不过这种层次的博弈也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他也只能站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从中吸取一些教训丶总结一些经验而已。
千秋节过后,张岱本来还有好几天的假期,可是在信安王这里接收了这麽多的负能量后,第二天一早他就回到了御史台,将这些情况向裴光庭转达一番。
「宇文融旧年历任内外,皆有可称,也是众意称允的一位贤士。任相以来凡所行事却多刻碎扰人,颇失众意。就连信安王这样一位威震边土的雄臣都不堪其扰,也实在是让人遗憾啊!」
裴光庭在听完张岱的述说之后,便开口叹息道:「信安王新创殊勋,万里疆土正需仰此忠勤智勇的雄臣坐镇才能震慑宵小丶人莫敢犯。即便中枢执政,也要深察此节,不可一意孤行的蹁躁行事,以免违弃众意丶事亦难成。」
裴光庭当然打心底里欢迎信安王向其靠拢,所以在听完张岱的讲述之后,当即便不客气的开口对宇文融一通贬低。
政治上的这些事情,张岱当然也明白,可是在听到裴光庭指责宇文融一意孤行的时候,心中也不由得暗道出来混都是要还的,等过段时间你推行「循资格」的时候,必然也免不了这样的指摘。
在发表了一番自己的看法后,裴光庭又对张岱说道:「近日台中有持言『国之大事丶在戎与祀』,信安王外掌征伐丶内居大宗伯,大事并集一身丶权柄太重者,此类声言暂时为我斥退。宗之你既得信安王如此赏识礼待,代我将事转告一声。」
张岱如今算是裴光庭的铁杆心腹,在信安王那里也能搭得上话,自然就成了这将相勾结的传声筒。而听到裴光庭这麽说,他很快便意识到这同样也是宇文融在针对信安王。
信安王除了担任朔方节度大使,同时还兼任礼部尚书,这当然也只是遥领,并不会真的待在朝廷中处理礼部事务。有人以此而指责信安王,说什麽戎祀大事并集一身,显然就是吹毛求疵丶没事找事了。
会做这件事的人,明显就是宇文融。一则宇文融就是在御史台中成长起来,至今仍然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可以指使御史作此议论的。
二则宇文融如今除了在筹备开中法之外,同时也在进行寺观僧道隐户检括,而僧道簿籍就是由礼部所掌管。
宇文融想要让事情推进的顺利一些,当然就需要加强对礼部的掌控。而信安王占着茅坑不拉屎,宇文融当然就想将之踢到一边去,换上自己的人来管理礼部。
信安王既然通过张岱向裴光庭表达了靠拢的意思,那裴光庭当然也要投桃报李,将这一情况向信安王稍作反应。
于是张岱又跟个信鸽一样,扑楞着翅膀又来到信安王家中,将此事稍作转述。
「宇文融欺人太甚!」
信安王在得知此事后,心中自是大怒不已。原本他只是虚受礼部尚书,对此官职也没有多麽看重,如果有争议的话,甚至都不介意直接辞职。
可是宇文融一再的挑衅他,简直就是摁着他在输出,一副气势汹汹丶要拿他立威的架势,信安王又怎麽能忍得了!
张岱看到信安王那愤怒的模样,心中也不由得暗叹一声,人事真是自有其惯性所在。
原本历史上,宇文融就是因为搞信安王没搞定丶结果把自己搞没了。现在看这情况,就算没有自己之前进计开中法这一情况,宇文融为了能够加强推动寺观括户事宜,双方也是免不了碰上一碰啊!
张岱作为一个传声筒,将相关的情况传递完毕之后便告辞离开,也不愿意介入此事太深。
他在立场上虽然跟宇文融是对立的,但在感情上却还是比较佩服和认可宇文融的,毕竟他看那些僧道也是不顺眼,一个个五毒俱全丶欲望更甚于常人,正应该狠狠敲打教训一番。
不过人在江湖总是身不由己,而且一个层次有一个层次的事情。张岱这里不想介入宰相们的纷争,却也自有跟他匹配的人事挑战找上门来。
几天后,年初离开长安返回洛阳主持各项事务的张义又匆匆回到长安来,见到张岱后便一脸严肃的说道:「阿郎,大事不好了!似乎有人在图谋我家飞钱营生……」
(本章完)
↑返回顶部↑